1955年,毛泽东在《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》中提出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”。历史证明,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党的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了极大地推动作用。当下,有人认为经济领域以经济效益为主,却淡化了“生命线”。本人有一天偶然在抖音中看到一则关于村长的小故事,故事讲述的是一名村长用亲身实践把群众纠纷化险为夷,使我深深地感受到,做人的思想工作的确需要根据不同的群体,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,愉快接受。
来源:故事中的小王虽然勤劳肯干,但因为性格孤僻、不和外界打交道,40多岁还单身。有一天,邻居老李为了改造环境修建一口化粪池,正巧对着小王家门口,不料,两人发生口角后打了起来。村长得知后及时赶到现场了解原因,并用他做思想工作的方法化解了矛盾,杜绝了恶性事件的发生。
村长的方法之一是首先单独与邻居老李说:化粪池对着人家的大门影响人家的环境,又挡着人家的风水肯定不对,如果你必须做的话只有一个办法,你出钱想办法叫他家把门改了。老李一听用钱能摆平当即同意。村长拿着老李的钱又去找小王单独说:你家这个“门向”本来就不好,平时你只是听不到村里人的议论,说你40多岁找不到老婆就是因为你家这个门向不好,正好借老李想改造化粪池叫他出钱把你家“门向”改了。小王一听,这不出钱还可以改“门向”,说不定改了门向还真的能娶着媳妇,立即同意村长意见。这一举两得的好事被村长几下子巧妙地就摆平了。
试想: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何处不在,虽说做人的工作不容易,但只要方式方法得当,再硬的性格有他服软的一面,在恶的行为有他服理的弱点。俗话说:“以理服人”但关键还得看做思想工作的人有没有“理”的方式方法。
故事中的村长是天底下最小的官,但他善于在实践中掌握属下心理,把握每个人的性格特征,用不同的方法找到做思想工作的切入点,所以,在群众矛盾纠纷发生时能够急中生智,把即将发生的恶性事件巧妙地化险为夷。
现状:在现实生活中,各种矛盾随时存在,需要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随时以“千里眼、顺风耳”的敏锐性到复杂的人群中去寻找化解矛盾的方式方法。但是,我们无可否认,有的党员干部,由于不善于总结经验,工作和生活中忽视了对属下的沟通了解,干群之间缺乏常态化的信任,临时抱佛脚、思想难沟通,做起工作就很被动、解决矛盾纠纷就很难,甚至,使群众背离你的存在。
史例:以2008年农垦改革时的历史为例。回忆改革前的西双版纳国营农场虽然收入不高,但职工群众的向心力、凝聚力非常强,农场上下,全体干部职工将“屯垦戌边”的农垦精神代代相传,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总是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把橡胶林地管理得整齐划一、一马平川。平整的胶林,规范的管理形成了一场一道风景线。场场相连、给本来森林茂盛的西双版纳又增添一道格外妖娆的风景。可是当今的农场,成了老一辈农垦人的伤心地,曾经石榴般的团队,规范有序的管理,科学种割的胶林,爱厂如家的农垦精神泡沫般地烟消云散,笔者感悟根在思想工作的重要。
警醒:改革需要胆魄和勇气,更需要清醒。需要昨天、今天和明天的综合思考,更需要把握群众的利益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陈旧的观念,不变的思维对新时代的发展成为阻碍,国际国内的经济循环促使各个领域不改不行,但盲目也不行,需要三思而行。既:思现状、找方向;思整体、找平衡;思效益、找目标;行时着稳,不行时慎重而行,甚至不强推。
改革的勇气在于拆墙重建、破旧换新。改革难免出现挫折和失败,要敢于面对,更要敢于承认;要有失败再来的勇气,将失败变为“成功之母”;改革的出发点要正,要有公而忘私的追求,更要有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气概,要有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、革故鼎新的劲头、守正创新的作为;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实事求是,要把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放在首位,全方位统一群众思想、上下同心,让被改革的对象了解改革目的、了解改革方向,用真情理解改革,用积极的态度支持改革,让群众在改革中收获幸福,在改革中享受快乐。(李派华)